拔罐手法
-
拔罐是哪个部位不能拔罐?
病情分析: 孕好、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拔罐手法。 指导意见: 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拔罐手法。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拔罐手法。 病情分析: 能拔肚子 大腿 手臂都可以啊拔罐手法。 指导意...
-
拔罐手法之浅吸闪罐法是怎么回事?
浅吸闪罐法是使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如穴位、病灶点上(罐体内吸人皮肤肌肉较少), 立即提拉罐体使之脱落,至皮肤潮红,以每个部位进行10 -30次为度的一种手法拔罐手法。在治疗部位 先涂抹刮痧拔罐润肤剂为佳。通过对某一部位进行吸紧牵拉、放松的物理刺激,局部经络气血 充盈一输布一再充盈一再输布,从而使其运行状态得以调整,营卫状况得以改善。此法多用于风寒束表、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病位游走不定的患f以及颜面部穴位的拔罐。...
-
拔罐手法之转罐法的动作诀窍是什么?
用手握着罐体,慢慢地使罐体向左水平旋转90 - 180度,然后再向右水平旋转90 - 180度,一个左右转动为1次,反复10 -20次拔罐手法。转罐法扭矩力较大,可造成更大的牵拉,比摇罐要强烈,可放松局部肌肉组织,促进气血流动,增强治疗效果。操作时注意使用此手法前须在施术的肌肤上涂抹润肤剂,手法要轻柔,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忌用强力。多用于软组织损伤,如腰肌劳损等深部无菌性炎症所致的局部疼痛。...
-
拔罐手法之走罐法是怎么回事?
又名推罐法,须选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求平滑较厚实,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或在走罐所经皮肤上涂以润滑油脂,将罐吸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推动方向的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经,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拔罐手法。走罐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等处。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
-
拔罐手法之排罐法是怎么回事?
排罐法是将多个罐体吸附于某条经络或特定部位上(如某一肌束)的一种手法拔罐手法。拔罐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原则,即先拔上面部位,后拔下面部位。如坐骨神经痛可在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足太阳膀胱经之秩边、殷门、委中、承山穴上拔罐;肥胖病人可在背部夹脊穴自上而下拔罐。排罐法又以罐的疏密程度分为密排法和疏排法。密排法是多个罐体紧密排列在某一部位,罐体与罐体之间间隔1 -2厘米,注意罐体与罐体之间不可太近,否则会出现罐体间皮肤相互牵拉所致的疼痛与损伤。此手法多用于病变局限、症状明显、体质较好的患者。...
-
背部走罐的正确方法?
中医传统走罐疗法 走罐术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单纯)拔火罐“吸力”为动态“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拔罐手法。通过掌握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面积),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走罐术简便验廉,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积极推广...
-
最近老是遇见拔火罐的,感觉拔火罐也有讲究,从中医的角度讲拔火罐都有哪些讲究?
首先对拔火罐做个定义,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疗法拔罐手法。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较多,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拔罐手法。 竹罐优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破碎,吸附力大,可应用于肩背,腕,踝,足背,手背,颈肩等部位,同时可放于煮沸的中药液中进行煎煮后吸拔于腧穴体表,可借助药液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双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拔罐手法。...
-
在拔火罐之前,在要拔的部位用刀把身体切小口,再拔放血,可以吗?有什么依据?
拔火罐是通过形成负压,吸附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并将人体内的风寒湿热给拔出来拔罐手法。一般如果该部位有淤血的话,形成的罐斑会呈现出深红色,有风的话,该部位一般会有痒的感觉,若是热气比较重则罐斑会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若是湿气重,罐斑会呈紫色,并且罐内一般有大量水珠,若偏寒,则罐斑则会呈暗黑色。据我所知,采用火罐放血的方法对劳损治疗的效果就特别好。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火罐的原理和起作用的机制,当然就是想用现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火罐啦,看过一篇论文,就有说道拔完火罐后,人体的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要比拔罐前多。对于中医里面...
-
闪罐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闪罐法是北京老中医曲祖贻发明的拔罐方法拔罐手法。传统拔罐是瘀血拔法,拔在面部,留有紫斑,有碍面容,尤其对演员、教师更带来工作不便。闪罐是用闪火法拔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即将瘀血拔法,改为充血拔法。 此法用于治面瘫,选用适于面部应用的口径大小的火罐(玻璃罐为好),于瘫痪局部或选穴位为中心(如额肌瘫可选阳白,鼻唇沟平坦可选四白,面部板滞选颧_、下关等),连续闪罐治法,每日1次,一般4次,症状可减轻,一周(7次)额纹、鼻唇沟可开始恢复(或基本恢复),两周左右可治愈拔罐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