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第12页
-
以成语来解读中医文化
近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趣读成语系列丛书《读成语 学中医 1》正式出版中医文化。这是趣读成语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语典故来解读中医的全新尝试。 该书通过成语解讲中医,通过中医讲读传统文化,辅以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中医文化。展卷一读,能使读者了解中医的发展历史,领悟中医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系,知晓中医的博大与神奇,进而使读者增加对中医药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会一些健康养生的理念,掌握一些有益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培养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兴趣。 这本书不是中医专业图书,讲的是故事,...
-
中医的历史与溯源文化
编辑:于 斌 伏羲上古华夏文明 说起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不得不从中华文化说起,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已有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五千年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其主线却从未动摇! 有记载的中华文明起于夏商周时期,甚至更早的一些传说:如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河图洛书、伏羲女娲、炎黄争霸等等;其中,盘古开天地及伏羲女娲的神话故事与古西亚地区的上帝造万物、亚当夏娃的宗教故事极其神似中医文化。让人不得不怀疑人类文明最初是否同一起源。 然而,华夏文明在发展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中医文化。形成了以河洛...
-
为什么还要发展中医文化?
世人都知道,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从神农尝百草算起中医中药已经有八千年历史),在西医西药未传入中国之前,中医中药是保障中华民族生命健康和世代繁衍的理论体系、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中医文化。中医药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和中外贸易及文化交流的发展,西医西药也和西方经济文化一样慢慢占据了中国市场中医文化。从此,中医中药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中医药文化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 一、中医与西医不同的待遇 中医药文...
-
认识真正的中医文化,从我做起
中医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文化。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武术等丰富的养生技术。 而在众多的养生技术之中,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文化。 中药使用的是自然植物,具有纯天然属性,因此中药本身就是低毒副作用的中医文化。中药是复方,中药复方在各味药材的使用上讲究“相需、...
-
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文化
今天抖音的视频 视频内容:2019年6月27日中医文化,王永炎院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会议上,提出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连续到明年春季,要有瘟疫发生 不知道视频内容的可靠性,但是真的感觉很惊讶,这位老爷子预言实在是太厉害了,而且小芮百度了一下中医文化。王永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这一个个头衔更是让小芮感觉这是一个高人啊,膜拜中。 唉,所以说啊,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还是博大精深啊,源远流长,真应该要好好研究,...
-
探上古中医文化,握中华瑰宝钥匙!
上古文化漫议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 为什么中医药学可以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 我们自称“炎黄子孙”,讲五千年文明中医文化。古文献讲伏羲画八卦,伏羲比黄帝早得多,为什么不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要定在炎黄时代? 了解伏羲文化与炎黄文明的差别及中医药学与炎黄文明的渊源中医文化,对理解中医药学“钥匙”的意义至关重要! 伏羲文化标志 : 太极四象先天八卦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
国医大师李佃贵: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八观
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尚不统一,我认为:中医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文化。 浊毒理论是在继承古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中医新理论,它是时代的产物中医文化。浊毒理论是中医药学的一部分,所以也同样是科学文化和人文的结合体,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纵观中医文化的...
-
展望未来: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
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中医文化,是化育人心的力量;传统文化是拯救21世纪人类命运之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力量;传统文化具备所有人成圣成贤之诀窍,是实现世界大同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源动力!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时,曾发表联合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中医文化。由此可见,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并指导世界走向的重要节点…… 一位思想家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