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正安文化的精品课《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
编辑|云间
前段时间,假疫苗的事情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其实,这些医德败坏的事远不只假疫苗一件中医文化。从三聚氰胺,到白酒中塑化剂,再到假疫苗……这些与老百姓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事情,挑战了公众的底线。可谓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承受之重。无良商家破坏了公序良俗,也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古人讲“敬天畏地”,就是说:人立身行事,内心要有对天地、对公序良俗、对生命的敬畏意识,这就是人内心的底线中医文化。而中医对生命的敬重。就体现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
《大医精诚》讲的是什么?“精”是指医术的精湛高超,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中医文化。“诚”是指高尚的医德。而这种对医徳的要求,是高于平均社会品德的。
《大医精诚》里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就是说要有感同身受的心中医文化。《大医精诚》里还说“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就是说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
但疫苗事件,恰恰就是失去了天地良心,一心“经略财物”去了中医文化。
古代名医风范可能有人会问,古代的医生,对于病人真的是一心救助,不避艰险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名医,都是随传随到,一心为病人考虑中医文化。
比如,在宋金元时期,有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当时最有本事的几个医生中医文化。其中就有一个叫朱丹溪的,医名相当好。四面八方来他家看病的,他真能做到《大医精诚》里说的不问贫富贵贱,普同一等。各个地方因病来请他的人,他也真的是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管路途有多么艰险,也不管风雨雷电,只要他抽的出身,就一定前往治病。
《大医精诚》,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人的行为准则中医文化。现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校训就是:“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另外,齐齐哈尔医学院,它虽然不是中医学校,但它的校训也是“大学至善,大医精诚”。
古代的医药公司刚才我们讲的是医生的医德中医文化,现在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代药房,同样是做生意的,跟疫苗生产厂家有什么不同?
古代药房,尽管不会故意做亏本买卖,但也不会纯粹为了盈利,宗旨还是以救死扶伤、普济万民为本中医文化。古代的药房对联大多写着: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品质保障是人们最在意的事情,尤其是人命关天的药物中医文化。中药的一些老字号,之所以立得住,就是因为人们对他们药物质量的信赖。比如中药界最出名的同仁堂。据说当年北京同仁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伙计向掌柜报告说:“咱们的乌鸡不够了”。这位掌柜就说:“那赶紧去买啊!”
伙计无奈地说:“现在哪儿也买不着中医文化,但是咱们还有些鸡,就是有些杂毛,要不先用着?”掌柜一听就毛了,说:“你知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吗?”
可见,前人做事不单讲品德,他们还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对天地、对人命是充满了敬畏之心中医文化。可是现在,不少商家唯利是图,连人命关天的事情都等同儿戏,还谈什么敬畏之心呢?
生命非同儿戏,做人做事都该对得起这几个字,那就是“天地良心”!希望我们的商家,能和古人一样,讲究“大医精诚”,对得起“天地良心”中医文化。
关于主播:
《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凝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导潘毅教授三十年的学术、临床积累,用沉淀数百场课程讲座的精华,带你从《黄帝内经》到诸子百家,从历史文化到哲学思考,全面了解中医,贯通文化中医文化。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中医文化,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 上一篇: 中医的历史与溯源文化
- 下一篇: 博鳌看中医⑬丨体现中医文化自信的脉诊展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