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来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的中药方。药物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山药、莲子肉、薏仁、白萹豆、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来湿的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腹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白腻、脉虚无力等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方歌:参苓白术扁苡药,莲肉砂草枣汤调,桔梗上浮兼保肺,健脾渗湿服之效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肺心病缓解期,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泌尿系结石,小儿营养不良,小儿缺锌症,小儿腹泻、疳症、小儿慢性鼻窦炎,汗泡疹病等属脾虚夹湿者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补中益气汤:来自于《脾胃论方》益气健脾的中药方。药物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主治有三:
1.脾胃气虚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现代应用:本方应用广泛,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心绞痛,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肾炎,肾和输尿管结石绞痛,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综合征,乳糜尿,肾下垂,尿失禁,慢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梅尼埃病,失眠,血管扩张性头痛,癫痫,妇女子宫脱垂、子宫下垂,崩漏,带下病,男性不育,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生脉散(又名生脉饮):来自于《医学启源方》益气健脾的中药方。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方歌: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烦渴,病危脉绝急煎尝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克山病,低血压,缺铁性贫血,肺心病,心源性哮喘,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属气阴两虚者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归脾汤:来自于《济生方》益气健脾的中药方。组成: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当归、茯神、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和甘草。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主治:有二:
1.心脾气血两虚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益气健脾的中药方。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
方歌: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宜,枣仁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继发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苯中毒,肾炎血尿,隐匿性肾炎,神经衰弱,顽固性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特发性水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视疲劳,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慢性荨麻疹,瘙痒症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益气健脾的中药方。
- 上一篇: 什么中药补气血?
- 下一篇: 你觉得可以长期吃补中益气丸和参苓白术散健脾吗?为什么?
发表评论